2022-06-26 18:01:09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8372
智能时代,为什么博物馆适合少年游览。
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博物馆服务公众,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数字知识化的背景下,当博物馆热成为潮流,青少年成为文物铁粉,更好地履行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博物馆的义务和责任
数字生活要求博物馆拥抱技术。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高速数字智能化的环境中,具有强烈的探索心理,青睐高科技产品,偏好个性化表达从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梦幻的《唐宫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的《只有这一片绿》,在科技美学的加持下,青少年们看到了教科书难以呈现的奇幻文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这种跨界圈是博物馆传播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事实上,从云巡展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现代博物馆都在不断尝试利用前沿技术,努力为公众创造一种全新的多元互动体验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利用5G通信技术,在全球博物馆藏品中开展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在线接力活动,让全球2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线赶场,借助3D光雕数字技术,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世界首展对敦煌壁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营造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全沉浸式光影世界,依托增强现实制作系统,物体跟随空间定位技术,AI动作捕捉等技术,大型考古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主舞台与XR空间分舞台完美匹配,让观众仿佛置身考古发掘现场,走进博物馆藏品的昔日居所,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产品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交易保障,让人对博物馆的数字收藏市场充满期待这些有益的尝试打破了文物对观众的限制,鼓励博物馆拥抱科技
更智能的博物馆能带来什么。
更普惠的云服务,更深入的大数据应用,更智能的生态融合...迈向数字智能时代,人们对未来的科技社会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信息通信,增强现实,数字结对,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新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创新,不断让人看到数字虚拟世界带来的惊喜高智能,高质量的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科技在各个领域的不懈追求
在人机合作,跨界融合,共创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人类文物与历史文化,现代逻辑,当代艺术,先进科技高度融合,使博物馆具有前所未有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现实中的博物馆也将迎来一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变革
未来,智慧博物馆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创造全新的社会教育模式通过构建虚拟空间,博物馆将营造一种高度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历史人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双胞胎在虚拟世界中与学生见面,课堂上那些遥不可及的历史事件被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在AI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历史事件的发展这种高度智能化的网络虚拟教学环境,实时互动,无距离感,能有效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精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生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青少年认知藏品保护,学习历史文化,模拟传统技艺,参与展览策展,获得成果认证等提供有效支持
变智慧的博物馆要注意什么。
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博物馆,会给人们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让历史文化更加可知,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前途无量热血沸腾的同时,博物馆需要保持冷静创作,娱乐,展示,社交,交易永远是数字智能时代必须面对的双刃剑他们有改变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潜力因此,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探索和发展中,博物馆必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首先是引领价值观数字博物馆仍应以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为导向,以馆藏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依托,将承载的文化价值观全面融入博物馆公共教育,以多元化的方式贯穿青少年教育领域特别是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第二,警惕技术主义虽然现代高科技可以在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中赋予博物馆旺盛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凉起来,热起来,但博物馆的文化精髓和底蕴不应该在作秀中被替代,被消费,被扭曲在真假难辨,虚实难辨的数字创作中,只有寻根铸魂,做到表面的体验,保持审美的距离和空白,更加注重带给青少年深层的思考,才能创造出有内涵,有创意,有特色的智慧博物馆教育方式
第三,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既要有分层次设置文化消费的探索意识,又要坚守文化惠民的初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始终履行公益服务的职能,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受教育主体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公正的认证,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等地走近千家万户
四是主张回归现实世界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的突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将深度融合,给人们带来高度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博物馆有责任引导年轻人他们不应该将博物馆定义为纯粹的娱乐场所,还应该鼓励他们回到现实世界中获得情感体验,避免在虚拟的镜子中迷失自我
当一个博物馆遇到科技,获得智慧,就像打开了一个活水之源,为自身的公共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融合前沿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法,如何持续传递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价值观,同时让年轻人畅游云端,不断汲取文化养分,滋养精神世界,是博物馆界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